第(3/3)页 “全营各级官兵,严格按照战时标准执行!!” 命令下达完毕。 古老的青龙峡。 轰隆隆! 一阵螺旋桨轰鸣。 武装直升机,把侦查连剩余的一部分侦察兵,送到机动路线前方20公里做机动侦查。 然后,带着另外一部分师侦营的兵力,继续在天空进行武装游戈。 武装侦察兵坐在机舱口,扶着重机枪,眼睛犹如游隼一般盯着大地。 这一夜。 不光是陈默安排侦察兵出去执行任务,蓝军师那边也安排有师侦营行动。 他们这么大规模的机动。 途中肯定能碰到倒霉的蓝军侦察兵。 所以,前线武装侦察兵,时不时的就会汇报情况。 “报告,北方九点方向战略概地,存在可疑战术目标,请求远程机枪火力试探。” “请求批准!” “收到!” 下一秒,重机枪嘶吼,哒哒哒. 枪口喷射烈焰火舌,子弹犹如雨点般倾泻,有些是因为天太黑,加上风沙大,夜视仪望远镜也不可能面面俱到。 扫射的只是几只乱跑的麋鹿或者黑鹳。 或者干脆就是一处漆黑的小丘陵。 但也有一些是蓝军师侦营,侦察兵开着车从附近路过,听到“嗡嗡嗡”直升机的声音已经晚了。 压根没有反应的机会,就被重机枪给原地报销。 蓝军营出动四十公里后,陈默下令全营由预备机动姿态转为机动状态。 阵型再次变换。 现场导演部跟随信息化营的少校参谋,也开始针对全营机动作业进行评估。 实施传回导演部。 全营转为机动状态后,十几架车载无人机全部发射,针对方圆六十公里内开启巡航侦察。 再次前行二十公里,蓝军营从机动队形开始切换为突击队形。 预案机动,主要是为了让各分队熟悉这种长距离机动,适应天气,适应能见度。 机动状态,就是正常前进。 而突击队形,那就是战斗状态了,全营以分队为核心,根据地形,战场情况,每5辆坦克拉出一个横线800到1200米的三角范围攻击波次。 全营有27个分队,但主战分队没有那么多,大概有9个。 而这9个主战分队,就是9个攻击波次组合,辅助全营装甲,火力,机步,直升机,后勤,医疗,工兵等作战单元,以营部指挥车为大脑,在营长的指挥下,进行冲锋。 说的简单点,这就是机械化军团中最常见的坦克集群动链。 而动链的形成,就是为了平推,速战速决。 既然是打支援兵力,那么以信息化营的侦察能力,必然会先一步发现敌人踪迹。 这种情况下,陈默已经不屑于使用什么电磁压制,都在机动,对方很难有太多防备。 远程就炮轰,近程就突击,野外干仗,只要不跑到蓝军师的老窝里,咱谁也不怂。 人少就打,人多就跑,谁能咋地? 陈默坐在指挥车内,目光一直盯着指挥台上,那一排三防笔记本屏幕。 夜间行军,他已经尽可能的将队列拉开,间距拉大。 也得亏各连都是有经验的单位,否则这几十公里行军非出问题不可。 这眼看着距离第七战区边缘越来越近,已经临近蓝军师的驻地。 雷达,无人机,却都没有发现任何情况。 陈默内心有些疑惑。 按说不可能啊。 他搞这么大动静,就是为了让蓝军百公里线性驻地的人能动起来,挪挪窝,在半路上揍他们。 这种战术布置算不上高明,但只要实施,基本无解,明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打支援兵力,蓝军师也不可能放任他在这瞎溜达。 怎么没人呢? 你至少得确定下我位置吧? 陈默眉头微微皱起,手指无节奏的敲击着指挥台,目光却跟扫描仪似的,一直盯着屏幕。 哪怕有高级士官在一旁看着,他都不放心。 在这种煎熬中,大概又持续机动了十公里。 位于队伍中间的车载雷达,绿色屏幕,原本绕柱在扫过屏幕尾端时,突然发出“滴”的刺耳警报声。 密密麻麻的白色光点出现。 “警报!警报!” 响箭的战士发现不对后,立刻抓起通讯器呼叫指挥部。 “西南方向发现蓝军机动部队。” “机动速度40km/h,预计三十分钟后,抵达我方侧翼。” “来了!” 陈默双眸一亮。 “命令,雷达分组提供坐标,空中侦察立刻朝西南调动无人机实时侦察。” “榴弹炮组,战术导弹分组,准备战斗!!” “其他分队,按照防空作业标准,进行五百米横向疏散展开。” “收到!” 各分队主官快速回应,听声音都不难判断,全营的干部,这时候内心都不平静。 “报告营长,战术导弹分组准备完毕,请求试射!!” 跟在蓝军营后方,十五公里外的火箭炮连连长,第一时间传来动静。 “试射?试个屁,没有战术安排,火力覆盖给我打。” “榴弹炮组,战术导弹组调整好方位,不用汇报,一轮有多少火力,给我全部打出去。” 陈默果断的下达指令。 整个蓝军营通讯电台沉默几秒钟。 伴随着两声“收到”! 咚!咚!咚! 轰!轰!轰! 夜空顷刻间被照亮,十几辆榴弹炮车,九辆火箭弹发射筒,统一开火。 一条条火龙腾空。 远处,西南方向正在高速机动,前往救援的蓝军师坦克营,外加两个机步连。 连敌人的毛都瞅见。 就被炮火覆盖。 地面在颤动,炮弹爆炸后的粉尘伴随着黄沙,卷起数米高的风浪。 无数的战士,满脸懵逼的从战车中钻出,转头看着战损的战车,再看看一群冒烟的战友。 相顾无言,欲哭无泪! 卧槽特么的,敌人搁哪呢? 人都没看到,炮弹怎么就落下来了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