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众人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大红的条幅,被挂在陈默家院墙上。 鼓队站在门口扭着秧歌舞。 一块大牌匾抬着进院。 那可是功臣之家的牌匾啊,暗红色的大匾,配着金色的字体。 这种“功臣之家”进院的震撼,在乡土气息浓重的村子里,可比什么去南方打工赚多少钱,还让人震撼,羡慕啊。 周围围观的人群,嘴巴看得都差点合不拢,要知道,陈家大娃子去年还经常在村里碰到呢。 这咋就进部队几个月,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呢? 跟陈默关系比较要好的发小董柯洋,刘少培,听到动静赶过来时。 俩人更是直接傻眼。 因为跟着送功队伍里,不光有穿军装的人,还有他们一高的校长,还有几个校领导,全都是满面红光。 那可是校长啊,学生对其他部门的人没印象,可学校的领导有着血脉上的天然压制。 “乖乖,陈默去当兵这是都干啥了啊,咋成功臣了?” 董柯洋嘟囔了一声,悄摸的跟在人群后面,挤进家里。 此时。 院子里送功队伍的人基本齐了。 赵宏盛环顾了一圈陈默家中的情况,也没选择往屋里进,主要是人太多了。 进屋会更拥挤。 电视台的人,报社的人,有些站跟前拍摄,有些手脚麻利的,干脆骑到墙头上,还有些挤不到跟前的,索性站柴火堆上。 “领导,屋里坐吧,喝点茶,饭啥的都准备的有。” 陈学军试图继续邀请领导。 赵宏盛则是笑着摆了摆手:“陈老哥,咱不用那么客气,家里什么也不用准备,孩子在外有出息,主要是高兴啊。” 说着,赵宏盛拍了拍手,外面的鞭炮和鼓队,有人通知停下。 功臣之家的牌匾也放在堂屋门口。 赵宏盛嗓门洪亮的说道:“乡亲们,大家都不要麻烦了啊,今天咱们送功的同志,过来咱们兴隆村。” “是因为咱们村,出了一个特别有出息的孩子,陈默同志在部队荣获二等功,那是咱们整个父县的骄傲。” “好!!” 曹德明带头鼓掌。 满院子里的人,跟着一起鼓掌。 天渐渐暗沉,可聚集的人群,积极性却是丝毫不低啊。 陈学军心跳都加快了不少,这可是县里的领导在夸自己孩子啊。 赵宏盛职位虽高,但毕竟不是地方军区的人,他把自己位置摆得非常分明,开头的话讲完后,就继续询问陈学军一些家庭上的事情。 顺势跟村长了解村里的情况。 电视台和报社,在旁负责拍摄一幅幅官民一家亲的美好画面。 等掌声渐渐落下。 曹德明伸手拽拽军装,接过了话头,言语激昂道:“老乡们,刚才赵书记也说了,今天来到咱们兴隆,就是为了给陈默同志送功,送喜报。” “陈默同志自从参军进入部队,表现非常好,曾多次受到军区的表扬,更是在竞赛中七项第一,以过硬的军事素质,力压群雄。” “年前曾获得过三等功,还受到军区嘉奖,这次又在执行巡逻任务中,勇立二等功。” “这些荣誉,是陈默应得的,当然了,没有部队的监督和关怀,没有家乡父老乡亲的鼓励和支持,陈默同志也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。” “为表示祝贺,咱们父县不仅要给陈默同志送功,送喜报,咱们政府,县武装部,军分区,电视台,父县日报,民政部门,还有咱们县一高共同出资。” “奖励陈默同志立功奖金6000元。” “来,乡亲们,咱们大家再次鼓掌,一同为陈默同志取得的荣誉,表示热烈祝贺。” 曹德明话音落下,他自己率先鼓掌。 人群跟着一块拍手,如果说这一路上又是放炮,又是拉红条幅,送牌匾足够让村民震撼。 那这立功奖金,可是实打实的羡慕啊。 99年的六千元,几乎是大多数家庭的全部存款了,甚至还存不了这么多。 接下来的流程就简单了。 武装部的人过来给陈学军,刘凤兰身上挂上绶带,胸前都别上大红花,拍照。 随行的工作人员,在取得家里人同意后,将功臣之家的牌匾,挂到堂屋最显眼的地方。 慰问品更像是不要钱似的,一堆一堆的往屋里提。 很多村民看着平日里,老实巴交的陈学军夫妇,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,还能跟着领导一起拍照。 说不定过两天都能上电视。 打心眼里高兴的人有不少,但羡慕的人更多。 陈学军怀里捧着立功奖金的牌子,手上拿着厚厚的信封,这位坚强了一辈子的老父亲,此刻,早已激动的说不出话了。 儿子在部队三番两次的立功,武装部的人,甚至县里的领导都过来慰问。 这种事,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。 如今,就在跟前。 着实让他这个做父亲的,在村子里,狠狠的扬眉吐气。 周围村民的羡慕,陈家人脸上的笑意和自豪,加上忙忙碌碌的送功人员。 营造出一副热闹的画面。 就是可惜。 远在晋省的陈默,无法亲自体会了。 他这时候,还正腰里栓着绳子,跟着八班的战友。 在训练场上,继续泼洒着青春热血。 场上。 陈默的身影,越来越挺拔,自身信念也越来越坚定。 这是他在找到新的目标时,最直观的体现。 时刻激励着自己。 第(3/3)页